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联合国大学外延计划”中文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列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学校名录(AIIC School Directory)。
大学于1997年成立翻译系,于2005年成立高级翻译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翻译本科教育试点高校,2019年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设国际组织创新班。
本专业首倡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组织制定“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学科建成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和全国翻译研究资料中心,主办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国际期刊,是亚太地区高素质、国际化、融通型翻译人才培养高地。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翻译教育为核心载体,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学科素养,具有较强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经济、科技、教育、传媒等领域国际语言服务工作的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业。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最低总学分157学分,总学时2432学时;其中必修课程111学分,占70.7%;选修课程46学分,占29.3%;实践教学52学分,占33.12%。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家国情怀;具有兼容并蓄的国际视野;具有求真务实的专业意识和协同创新精神;恪守职业伦理和规范。
(2)知识要求
具备多元互补的知识结构,掌握语言知识、领域知识、文化知识和翻译知识,熟悉翻译实践的要求、程序和方法,了解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3)能力要求
双语能力:具备较高水平的双语产出能力,能使用双语围绕特定话题进行演讲和辩论;能理解和表达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撰写常用体裁和类型的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规范。
跨文化能力:具有跨文化问题意识,对文化差异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兼容性,能针对一般跨文化交际问题采取合宜的分析策略,并提出较为自洽的解决方案。
翻译实践能力:应用翻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用翻译记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等技术和工具,合作或独立完成一般翻译任务。应能胜任公共服务、商务会谈等场景中等难度的口译任务,合作或独立完成一般难度的交替传译工作。
创新创业能力:能对接国际语言服务领域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围绕翻译的资源层、生产层和应用层,设计、开发和管理翻译服务项目,形成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
4.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
通识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第二外语等方面的课程。
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框架围绕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分为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相关知识与能力三大模块。所有专业课程用中英文双语授课。
实践教学是翻译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运用翻译理论知识,操练口笔译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翻译能力,主要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见习与实习、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英文撰写,其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可采用学术论文、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专业核心课程:整合型英语课程群、现代汉语、翻译概论、基础笔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应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学术写作与发表等。
大类课程
编码 |
名称 |
编码 |
名称 |
FY31110 |
语言与文化 |
FY30320 |
中国思想史 |
FY31120 |
文学与人生 |
FY31080 |
记叙文写作与口述 |
FY31130 |
社会与个人 |
FY31070 |
说明文写作与演讲 |
FY31140 |
哲学与文明 |
FY31060 |
议论文写作与辩论 |
FY31100 |
世界文明史 |
FY31040 |
学术写作与发表 |
FY31090 |
自然科学史 |
FY31050 |
翻译概论 |
专业必修课程
编码 |
名称 |
编码 |
名称 |
FY30010 |
基础口译 |
FY30960 |
模拟会议口译 |
FY31350 |
基础笔译 |
FY30950 |
媒体文本译写 |
FY30070 |
文学翻译 |
FY30940 |
商务文本译写 |
FY30410 |
应用翻译 |
FY30930 |
视译 |
FY30980 |
翻译技术概论 |
FY30120 |
现代汉语 |
FY31340 |
交替传译 |
FY30110 |
语言学导论 |
专业选修课程
编码 |
名称 |
编码 |
名称 |
FY30510 |
英语语法与词汇 |
FY30100 |
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
FY31320 |
英语语音 |
FY30760 |
翻译与本地化 |
FY30570 |
文学批评导论 |
FY30050 |
笔译工作坊 |
FY30180 |
中国文化英译 |
FY30860 |
国际组织概况 |
FY30500 |
英语国家概况 |
FY30730 |
世界政治与经济 |
FY30200 |
计算机辅助翻译 |
FY30800 |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
FY30840 |
翻译数据挖掘与应用 |
FY30690 |
西方思想史 |
FY30830 |
人工智能概论 |
FY30640 |
专题口译工作坊 |
FY31300 |
国际事务新闻阅读与译写 |
FY30780 |
翻译与国际传播 |
FY30810 |
翻译项目管理 |
FY30650 |
同声传译基础 |
FY30720 |
国际商务沟通 |
FY30660 |
短篇小说翻译 |
5.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5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66%,有博士生导师10人,专任教师中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云山杰出学者、教育部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协作组成员等。同时聘请著名作家雪漠、翻译家韩彬、翻译理论家Roberto Valdeon等20余名国内外学者担任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拥有六个教学与研究一体化中心,在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翻译技术、口译教育、传媒翻译等领域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6.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口译教学实验室、翻译与本地化实验室等设备先进的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配备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并由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图书资料:本专业拥有全国翻译研究资料中心,主办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国际期刊,依托大学拥有充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资源,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是亚太地区高素质、国际化、融通型翻译人才培养高地。
网络资源:本专业自主研发口笔译能力发展系统;拥有国家级首批一流(线上)本科课程《交替口译》慕课,依托大学拥有电子数据库和翻译学习和实践工具库。
二、其他专业相关重要信息
1.就业升学前景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充分,供职去向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等;攻读硕士学位人数占40%,主要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一流大学。
届别 |
专业 |
参加就业人数 |
最终就业率 |
2017届 |
翻译 |
58 |
100% |
2018届 |
翻译 |
58 |
100% |
2019届 |
翻译 |
57 |
100% |
2020届 |
翻译 |
57 |
97% |
2021届 |
翻译、翻译(宗岱班) |
80 |
100% |
2.国际交流
本专业与近二十所境外高校或国际组织开展学位教育合作或专业实习工作,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蒙特雷学院、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
国际合作院校(机构) |
合作内容 |
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美国) |
学位合作、访学 |
Essex University(英国) |
学位合作、访学 |
School of Oriental &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英国) |
学位合作、访学 |
University of Leeds(英国) |
学位合作、访学 |
Durham University(英国) |
学位合作、访学 |
Macquarie University(澳大利亚) |
学位合作、访学 |
University of Stirling(英国) |
学位合作、访学 |
Ottawa University(加拿大) |
学位合作、访学 |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中国香港) |
学位合作、访学 |
University of Maryland(美国) |
专业实习 |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纽约联合国总部) |
专业实习 |
United Nations Office at Geneva(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
专业实习 |
United Nations Office at Nairobi(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 |
专业实习 |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处代理处长Georges Dupuy为翻译学院实习生颁发证书
3.培养质量
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竞争力强,在全国专业竞赛中多次夺冠,如第十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同声传译邀请赛冠军、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一等奖、全国首届商务翻译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一等奖。
郭智威获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冠军、全国一等奖及“中国日报·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省冠军
董燕、赵子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一等奖

我院学子获第九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交传总决赛亚军、第十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同声传译邀请赛冠军
我院学子张瑶获全国青年英语演讲比赛季军
4.教学特色
类别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 |
时间 |
等级 |
教学成果奖 |
1 |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造就高水平翻译人才 |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4 |
省级 |
2 |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第六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0 |
省级 |
教学名师 教学团队 |
1 |
口译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2010 |
国家级 |
2 |
蓝红军 |
南粤优秀教师 |
2021 |
省级 |
3 |
刘季春 |
南粤优秀教师 |
2018 |
省级 |
|
|
|
|
|
专业建设 |
1 |
翻译专业 |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国家级 |
2 |
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5 |
国家级 |
3 |
翻译专业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2013 |
国家级 |
4 |
翻译专业 |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
2018 |
省级 |
5 |
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 |
协同育人基地 |
2017 |
省级 |
6 |
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16 |
省级 |
课程与教材 |
1 |
交替传译 |
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国家级 |
2 |
商务英汉翻译 |
“十二五”规划教材 |
2014 |
国家级 |
3 |
联络口译 |
“十二五”规划教材 |
2014 |
国家级 |
4 |
英语口译教程 |
“十二五”规划教材 |
2012 |
国家级 |
5 |
英汉口译基础教程 |
精品教材 |
2008 |
国家级 |
6 |
英语口译 |
精品课程 |
2007 |
国家级 |
7 |
汉英口译 |
精品教材 |
2019 |
省级 |
8 |
文学翻译 |
精品教材 |
2018 |
省级 |
9 |
联络口译 |
精品教材 |
2018 |
省级 |
实验和实践 教学平台 |
1 |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 |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2013 |
国家级 |
2 |
环球网实践教学基地 |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2015 |
省级 |
3 |
“中国—东盟博览会”口笔译实践教学基地 |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2012 |
省级 |
5.教研模式
本专业设立“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全国翻译技术研究与教育高峰论坛”“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等学术高水平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术前沿会议;设立“翻译人才实践教育基地”,定期举办“国家话语国际传播”“医疗口译”“翻译技术与本地化”“翻译资源”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产教深度协作与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
窗体顶端
中外合作“技术传播”教学项目
本专业首创“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举办“广外高翻杯”系列赛事,包括英语演讲赛、全英辩论赛、口译大赛、笔译大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竞争能力。
“云山杯”首届远程口译大赛
第九届“广外高翻杯”演讲大赛
窗体底端
“第四届IMPA大会”网络直播
6.专业寄语
我们生活在信息互联互通的时代,以翻译人的身份,涵养换位思考的客观思维,塑造感同身受的移情能力,以此成长自己,理解他人,认识世界,促进文明互鉴与会通。
翻译作为当代活跃的一种国际传播形式,主要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满足人的求知需要,让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二是满足人的沟通需要,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发挥和谐作用。三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表达人的情感和态度,也传达人对客体的价值判断。介入和从事翻译,意味着掌握独特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移情能力。学习能力适应人的求知需要,增强人的存在力;沟通能力适应人的发展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移情能力适应人的审美需要,塑造人的影响力。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种独特的跨语言社会实践,需要高级智能的全程参与。树立问题意识,活用多元知识,日积月累,迭代循环,便可达到融通的境界。
援引乔布斯的话来说,我们不可能颇有预见地将生命中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未来蓦然回首之时才会发现,这些点滴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立足当下,在每一次的境遇里,精准地做出选择,做好每一件小事,就会勾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与众不同,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