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我校女诗人工作室导师聘任仪式暨“花神论坛”在白云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副校长阳爱民向新聘导师戴潍娜、阿毛、艾云、舒丹丹、马莉、祖晴颁发聘书。当晚还举行了一场由女诗人、广外师生与众多艺术家联袂登台的“一朵花的家园”——第九届“花神诗歌节诗歌朗诵会。

阳爱民为受聘女诗人颁发聘书
阳爱民在致辞中说,我校作为花神诗歌节的联合主办单位,不但源于广外富有朝气和诗情的女生众多,更源于广外一直以来恪守的“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阳爱民还回溯了广外教授梁宗岱先生为代表的诗歌传统和诗歌成就,并介绍了学校聘任的一批国内外著名作家担任我校云山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工作坊导师以及女诗人工作坊导师的情况,高度肯定了作家们在壮大中文学院的师资力量,为中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文学创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贡献。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温远辉先生在致辞中感谢诗人们不辞辛劳从各自繁忙岗位中赶到花城,相聚于木棉花下,共同参与“花神诗歌节”,也共同见证花朵女神们灿烂的时分。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多年来关心、支持和帮助“花神诗歌节”,大批诗人,尤其是女诗人慕名而至,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重要的诗歌平台。祝福诗人女神们的精彩的表现,让“花神诗歌节”成为我们这个城市亮丽的风景,一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
中文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刘海玲、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朱志刚分别介绍了本届女诗人工作室新聘导师的诗歌成就。中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东兰代接受了女诗人们赠送的新出版的作品集。聘任仪式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斌主持。
据主办方介绍,从2014年成立女诗人工作室以来,迄今已聘请了王小妮、蓝蓝、海男、郑小琼等20多位活跃于国内诗坛并卓有建树的女诗人做导师,参与到中文学院实际的诗歌创作教学中,与年轻学子面对面手把手传授诗歌经验,学子们受益良多。

花神诗歌论坛现场
随后是女诗人与学者间的“花神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女性·生活·存在”,是源于论坛女诗人嘉宾作品的内在相通性。戴潍娜曾经借用庞德之言谈到:“诗是新闻而且永远新闻”,并由此提出了关于自己对于诗人与生活关系的看法:“诗人保留了时代感性生活和智性生活的记录”。谷雪儿也在思考“精神故乡的丢失”,她借博尔赫斯、俄亚、茨威格写到存在、孤独和生活,“存在和不存在/都将在你分叉的花园/静静地散步”,“孤独没有过去,现在是意想不到的喧嚣/我保证以慵懒的姿势与生活和平相处。”阿毛的《孤独症》《个人史》《独角戏》开启了生活和存在的多维写作,舒丹丹的诗也同样在书写其关于孤独的存在体验。散文诗人艾云在她的《我的痛苦配不上我》中以身边一个个美丽女性所遭遇的生活之痛来体验被忽略或被伤害的创伤,向我们见证了生命存在之脆弱。广东电台朗颂家马莉让女性的生活化作诗篇,她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的诗歌节目和诗歌朗颂,就为女性和这个世界带来了治疗性的存在体验。参加论坛对话的男诗人和学者有温远辉、黄礼孩、闵乐晓、伍方斐、何光顺、汪治华等。

花神诗歌论坛现场
当晚的诗歌朗诵会也是花神诗歌节的一大看点。阿樱、阿毛、艾云、谷雪儿、舒丹丹、谭畅、戴潍娜、李之平、布非步、画眉、李贺、予鹿、文娟、沈雅琴、钟晴等来自北京、武汉、深圳、广州等地的数十位女诗人和黄礼孩、老刀等男诗人登台朗诵。广外学生何枫兰、王秀文、李岚清也登台朗诵了中文学院吴佳敏、徐嘉曼、刘舒蔚、饶靖琨、李楠等同学原创的诗歌作品。

来自北京的著名女诗人戴潍娜在朗诵

广东朗诵家协会副会长祖晴在朗诵
参演的还有南派爵士乐发起者小峤的演唱,王凌燕和李天演出的舞剧《通道》片段,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的粤曲等。朗诵会在中文学院出演的花仙子们飘逸的舞姿中落下帷幕。
为期4天的第九届“花神诗歌节”诗歌活动丰富多彩,在广州鲁迅纪念馆举行的许广平120周年诞辰纪念展,鲁迅长孙周令飞、广东文艺批评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峰等为“花神诗歌节”开幕剪彩。3月8日下午和晚上在中文学院还分别举行了“阿毛诗歌创作工作坊:你也可以成为诗人”、戴潍娜诗歌戏剧工作坊:诗歌与戏剧的审美教育”等活动。

与会诗人与演职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