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招生网!

首页 > 要闻快讯 > 校园动态 > 正文

要闻快讯

高雅艺术歌剧《林徽因》在我校上演

发布于:2018.04.23

4月19日晚,由我校校团委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现代民族歌剧《林徽因》”在我校北校区云山会堂上演。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以全新的视角创作演绎,用歌剧这一最为丰富的舞台艺术,将林徽因这位极具魅力的女建筑家、女诗人呈现在师生面前,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演员阵容

最美的四月天

伴随着缓缓的音乐,梁思成当年绘制的佛光寺手稿一点点地出现,逐渐地把到场的观众引入到了情境中。

1955年的林徽已是病重之体,周围一片黑暗,灯光聚在梁思成、林徽因和医生的身上,渲染出一层不可名状的哀伤。林徽因由于担心被拆的城墙,身患重疾也无心求治,不论梁思成和医生如何劝说也无济于事,最终她开始以歌唱的形式诉说自己对于人生的意义的思考,富有激情,引人思考。1937年的北平,一群高级知识分子在梁林的客厅里清谈。当谈到各人对林徽因的印象,音乐逐渐转向轻快,林徽因一袭长裙,捧着一束鲜花从医院归来。周围黯然失色,只剩下繁星点点,只她一人在舞台中央优雅美丽地吟唱《谁爱这不息的变换》。她就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林徽因噩梦缠身

如此独一无二的幸运 我遇上你

徐志摩在洋洋洒洒的雨中狂喜着出场,音乐缓缓流出,背景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十六岁少女打伞的身影,可见或不见,烟雨朦胧,就像爱情一般美妙却又不可触摸。他吟唱着自己与林徽因的相识、相知、相爱。舒缓悠扬的音乐忽然变得激昂,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也来到三人之间气氛微妙,将第一幕渐渐推向高潮,最终,在矛盾与挣扎中,林徽因离开了徐志摩。观众不时发出惋惜的叹息声。

张幼仪与徐志摩

观众还未从徐林两人的爱情惋惜中脱离,歌剧已呈现的是林徽因与梁思成两人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的过程。两位演员根据音乐节奏做出一致和谐的动作——学习、散步、考察,生动形象地将梁、林之间的默契表现了出来。这种默契助使两人构想出了构画唐建筑的思路,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欢悦愉快的气氛中,梁思成与林徽因在讨论到两人的婚事,林徽因在扬起头时眼角含笑,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之情。此时,灯光的转换使空间切换到梁、林两人的婚礼现场。伴随着庄严的音乐,两人现场换装成婚礼的装束,并缓缓地走向神圣的教堂。

林徽因与梁思成

不息的变幻 永恒的真相

193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带队考古,经过几次失败探索之后,终于在一次野外冒险中找到佛光寺。林徽因废寝忘食,最终确定佛光寺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被遗忘了千年”的唐代木构建筑。欣喜万分的林徽因似乎窥见了永恒,并发誓要“一直守护永恒的真相”。整个情景以林徽因潜心研究的身影为背景,倩影伏案、奋笔疾书、抬头冥思,一系列的动作将林徽因工作时的投入表现得淋漓尽致。聚光灯下梁思成一遍又一遍的呼唤转化为无声叹息,沉默地诉说着这个女子的独立、坚强与骄傲。

探寻宝华寺

抗日战争开始,梁林夫妇不得已把数年研究成果保存在天津银行里,开始逃亡生活。战火纷飞,知识分子一路南逃。生活艰辛的林徽因在某一天突然收到天津城区所存文献被淹没的噩耗,形神俱伤。同时林母为了给她治病而把她测量用的皮尺当掉,更是伤害了林徽因的“记忆和尊严”。然而,在儿子梁从诫的念诗中,伤心欲绝的林徽因又燃起了希望。

一首难度极高的咏叹调主题曲《莲灯》,展示了林徽因的坚强不屈。背景墙上银河在缓缓流动,全场灯光熄灭,只留下一束光静静洒在林徽因的身上,加上她的美妙歌喉,足够让观众感受到那娇小的身躯爆发出来的力量。

战乱终于结束,共和国成立。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设计国徽,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讲述建筑意。北京城墙被拆,拒绝吃药的林徽因被噩梦困扰。在梦中,她和死神争论生命的意义。临终前,林徽因看到幼时的自己,她对林徽因说阳光总会来。林徽因由此领悟到精神上的永恒是存在的,含笑离去。舞台布景上灯光与多媒体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时光流转、舞台变换的效果。同时服装、道具追求细节,力求还原民国风范。舞台上的些许留白,亦给观众留下了思考与想象空间。

林徽因读信

英文学院17级辅导员马骁说:“这部歌剧的表演极具张力,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林徽因一生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以及他们在乱世中的挣扎与坚持。我觉得十分感动。”陈同学表示,这部歌剧将中国人物与西方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不仅让她很好地了解了林徽因,还感受到了中国女性只是分子的魅力。

现场观众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联系电话(工作日接听):(020)36204310、36209514、36209524

邮政编码:510420

微信公众号:广外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