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这个响当当的外号下,课堂展示(做“pre”)无疑是广外学子的一门“必修课”。“CPU”是怎样炼成的?它需要大量的汗水和时间,它需要每一位优秀学子的“不放过”,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智的展望,只有沉淀下去,百炼成钢,“CPU”这枚勋章,才能成为广外学子共同拥有的独特荣耀与回忆。

林庆在做展示
克服重重困难,在台上尽显风采
每一个优秀pre,每一份荣耀背后都有一群“大牛”——他们有着意想不到的点子,他们重视一般人会忽视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获得新闻与传播学院“华邑杯”广告创意大赛全案组金奖的广告系毕业生林庆的经验是:“千万要记住,一个成功的pre,作品内容是80%,展示pre的能力只是那锦上添花的20%”。为准备比赛,在展示之前,林庆做足了准备:同组成员去调查比赛场地的屏幕尺寸,好让PPT尺寸符合比例;准备好了电子活页笔,将讲稿按照对应的PPT划分成不同区域;甚至做好了像主持人那样的讲卡,并将讲卡全部背下来了;着装上特意打了领带。
不过即使如此,在展示当天仍然出现了一些意外。“做pre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台上的发挥。这就不是你能控制和预想到的,比如说我就没有预想到我会超时。”林庆说。但由于他此前的表现比较出彩,评委宽容地让他继续进行演讲。但此刻现场再出波折:负责控场的工作人员找不到他最后一页的ppt。这时候在场的观众都显得有点不耐烦了,但是林庆并没有感到紧张,而是积极地引导观众们的情绪。“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让他们笑。当时嘴里蹦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借此时间各位老师可以把握时间酝酿一下问题。’”顿时会堂里响起一片笑声,顺利地缓解了在场尴尬的气氛。
跟林庆的镇定自若不同,新闻系学生郑同学的小组在英语文化月英语课堂展示大赛前十分紧张。她说:“虽然我们已经准备过很多遍了,可能正是因为准备了很久,反而更紧张了。”
他们小组以The Mechanism of Addiction为主题,探究成瘾机制和相关的脱瘾方法。在展示过程中还插入了一段cosplay(角色扮演)。郑同学扮演一名医生,穿着白大褂出场,而另外一名成员以咨询者的角色引出手机成瘾的问题。一问一答中,主题就很清晰地阐述出来。这一环节设计获得了老师很好的反馈。

郑同学穿着白大褂出场
台上的毫不费劲,源于台下的认真钻研
为了让自己发自内心的接受自己做出的作品,哪怕是观众们都难以发现的问题,都要不能放过。而敢拼敢炼,就是广外学子身上必备在优秀品质。
同时参加三个比赛,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保持高绩点的林庆并没有因为繁忙就随便应付比赛。“平心而论,我感觉自己没有紧张。我对于自己准备的东西——ppt也好,策划案也好,都是十分自信的。只有一种情况下会让我紧张,那就是我没有准备好,或者是我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满意才会紧张。”林庆笃定地说道:“因为心里知道自己的作品做得很好,是没有必要紧张的。”
在准备这个比赛的过程中,林庆跟他的组员们都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内容更加有条理性,林庆还特意利用了哲学的方法来引入他的问题——“我是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产品定位;我从哪来——总结过往产品推广的优势及不足;我要去哪——市场目标。”这种别出一裁的问题导入方式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成功吸引了在场观众们的注意。
郑同学的小组的做法是在比赛前,到指导老师的所上的班级做了一次“巡回”pre展示,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再去一次次打磨修改。事实上,郑同学小组的准备过程并不顺利。虽然已经提前成稿了,但是在搜集大量资料后,小组成员还是觉得两个理论之间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同时他们也清楚,同学们只听一次pre,如果不深想的话,是不会想到其中的问题的。“知道这里解释不通,自己也挺难受的,就一直想把它改掉。”
为了呈现最完善的成果,小组成员在最后一刻力挽狂澜。“我们在复赛开始前一天把之前做的东西全部推翻了,通宵把稿子赶出来。”郑同学说。对于通宵临时做赛前更改这一有些“冒险”的行为,郑同学十分淡然。“大家就一致觉得后面想出来的会更好,就按这样去做,哪怕这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是能被大家所接受所认同的。”
付出了很多,也收获满满
要顺利做pre,需要展示者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不怯场的强大心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的好坏。准备这些pre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自己的过程。
在广告创意大赛结束后,林庆收到了主办方实习的邀请。除了获得工作机会外,林庆还发现参加三个比赛的难度并不是困难放大了三倍,相反地,这种高强度的比赛进程更能够加强团队之间的磨合。“如果你已经有一个成熟的团队,它的难度只是一点几倍,就好像同一群人拔出同一把刀,砍向不同的敌人而已。敌人可以多一点,不要只局限于一个敌人,多战斗才会成长。”他总结道。

林庆所在小组“重案组”获全案组金奖
“作为‘CPU’的学生,我们需要扪心自问,需要展示的pre作品能否像有展示的时候一样出色。”林庆对于pre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其实内容是百分之八十,讲pre的能力是那锦上添花的百分之二十。不要为了追求那百分之二十,忘记了你所真正要表现的百分之八十。Pre从来就只是个手段。讲pre幽默逗趣,是为了观众们去看,而非仅为了逗趣。
郑同学在小组需要全英展示他们的pre,这对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时候我们排练会抠细节,一句话、一个音调地去听,觉得说这里用重音可能会更好,这里用这个手势和ppt配合会更好,学到了很多技巧。”郑同学补充道:“由于是全校性的比赛,会发现很多厉害的人,他们的英音、美音真的都很好听,也激励了我要更加努力。”
在经历过一次次做pre的历练后,毕业生们得到的是辛勤汗水换来的知识,是讲台上日渐自信的大方,是不敷衍了事的坚定信念。带着在学校历练出来的演说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们将继续在社会的打磨中越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