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9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期“国际组织菁英训练营”启动仪式在白云山校区第六教学楼举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谢秀兰,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以及训练营全体成员出席仪式。出席仪式的还有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门的相关人员。

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谢秀兰对首期训练营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国际组织菁英训练营”的有关情况。她谈到,训练营是学校紧贴党中央的人才战略及教育部的工作部署要求而建立的,是学校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重要载体之一。她指出,学校对训练营的工作定位是践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命的载体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平台、学生国际化素质养成“学习共同体”的试验田。未来,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还将通过在网站设立国际组织专栏、邀请在联合国系统及国际组织工作的资深专家和校友进校交流、开展专题系列讲座等多种方式,强化对有志于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力求为我国输送更多“心怀理想、志存高远”的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
仪式中,教务处副处长余盛明、研究生院副院长赵晨分别代表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向训练营成员提出学习要求。余盛明谈到,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是学校的特色与使命,要求训练营学员做到通晓国际规则、志存高远,从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方面都高标准要求自己。赵晨指出,国际组织对人才要求的核心素质是要有“家国情怀”,提醒训练营学员端正态度、明确担当,做好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准备,树立刻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去面对国际组织岗位的激烈竞争。

赵龙跃作讲座
赵龙跃为训练营成员带来了主题为“青年的担当,历史的机遇”专题讲座。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部分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选聘实例,从多个角度为学员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重点到什么样的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强调了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是当今青年的责任担当和重要历史机遇,“青年的担当”体现在代表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的使命感。他分析了国际组织人才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结果驱动等三大素质,提出学员们应更加系统地学习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所需知识。他指出,国际组织近年来对我国职员的招录比例有所提升,做好合格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至关重要,希望学员们未来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到国际组织实习、工作。
高级翻译学院2015级研究生张欣同学结合自己在联合国实习的经历,与在场学员分享了自己的实习心得体会及申请到国际组织实习的注意事项。
讲座、分享过后,嘉宾们与学员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一一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氛围热烈。

认真听讲的同学
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共有26个外语语种,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在中国的三所合作院校之一,是入选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同时也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毕业生普遍具有“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特质,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输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
在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方面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已经制定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方案》,近年来,学校先后成立模拟联合国协会(2010年)、开设国际会议传译证书班(2013年)、成立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2016年)、创办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2017年)等,进一步强化了全球治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其中,国际治理创新硕士研究生项目采用“1+1+1”模式,即1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美国一流大学深造、1年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集中为我国培养熟悉国际政治、外交、法律、经济和管理的综合型复合型高端国际专业人才。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签订实践协议,近年来,有30人到联合国总部、欧盟、国际刑事法庭等国际组织实习,且到国际组织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学校每年均有大量毕业生在国家外交、外事、经贸、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