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招生网!

首页 > 要闻快讯 > 校园动态 > 正文

要闻快讯

王蒙:文学将永远陪伴人类

发布于:2016.09.27

本网讯在新媒体与多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文学是否会走向消亡?9月26日下午,文化部原部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王蒙在北校区六教报告厅,以“永远的文学”为题,与我校师生分享他对于文学的独特见解。讲座开始前,校党委书记隋广军在北校区迎宾厅会见王蒙,并感谢其给广外学子带来的精神盛宴。校长仲伟合主持讲座,并为王蒙颁发我校名誉教授聘书。  

隋广军会见王蒙

 

仲伟合主持讲座

王蒙从何为文学、文学的功能、文学对生命的意义等方面,用幽默而富有活力的语言讲述他丰富的文学体验。

王蒙作讲座

初识文学:世界从此熟悉而温暖

说起与文学最初的相遇, 王蒙回忆小学二年级时读过的一句话“皎洁的月儿升起在天空”,从此他知道了月光的亮可以用皎洁来形容,文学使他感到世界不再陌生,黑夜不再有压力。而从《一千零一夜》哈里发的故事中,他感受到了文学是对恶的感化,是对生命的挽救与爱恋。

王蒙认为,爱情很大程度上是文学造就的,不是先有了爱情才有爱情诗,而是有了爱情诗才有爱情。他引经据典,通过贾宝玉与薛潘的对比以及阿Q爱情失败的例子,论证了文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争取幸福。幽默的语言、广博的学识使得广大师生沉醉其中,现场掌声经久不绝。

体验文学:生活原来如此诗意

王蒙指出,文学为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言简意赅的诗句可以刻画出无法言喻而又充满灵动气息的风景,语言和文字充满了无穷魅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文学的词句把不美好的东西过滤了,留下的是美感,带给读者幸福感。他在分析岳飞的《满江红》等作品后,提出人的英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学创造的,这也体现了文学的影响力之大。他说,“下辈子哪怕只是为了念诗念词,也要当中国人”,一语道尽对文学的眷恋。

文学未来:青春难驻 文学永远

对于当下某一些的“文学灭亡论”,王蒙肯定地告诉我们,文学将永远陪伴人类。尽管在各种艺术手段中,最缺少直观性的就是文学,但是这也恰恰正是它的优点,因为语言和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世界,丰富了我们的思维。《诗经》中的歌谣如今仍具现实意义,《红楼梦》中宝黛钗将永远年轻,语言和文学对人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而用语言来表现人的心理和情操比现实世界更深邃,更持久。但是,王蒙并不赞成对文学“上瘾”,他认为,文学是人类的副产品,把文学放在适当的位置,有助于我们过得更好。

寄语学子:阅读文学 支持文学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王蒙就师生提问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他说道,文学修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增加一个人的风度,增强一个人的驾驭能力;年轻人阅读文学作品,便是对文学最大的支持。

座无虚席的听众

本次讲座为我校人文大讲坛2016年之第2讲,由我校党委宣传部主办,中文学院、校友总会秘书处承办。为使更多师生共享这一文化盛宴,我校在数字广外同步直播本次讲座。

  

附录:王蒙简介

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出版作品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青狐》《王蒙说》《踌躇的季节》《这边风景(上下)》等;  

中短篇小说《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名医梁有志传奇》《冬雨》《说客盈门》《相见时难》《深的湖》《心的光》《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淡灰色的眼珠至在伊犁》等;

散文《德美两国纪行》《桔黄色的梦》《苏联祭》《我的喝酒》《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等;

诗歌集《旋转的秋千》《西藏的遐思》等;

评论、随笔集《你好,新疆》《当你拿起笔》《漫谈小说创作》《王蒙谈创作》《文学的诱惑》等。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联系电话(工作日接听):(020)36204310、36209514、36209524

邮政编码:510420

微信公众号:广外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