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五秩华诞,盛典将至。为迎接我校建校50周年华诞,全面回顾学校半个世纪来的峥嵘办学历程,充分展现我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自23日起,《羊城晚报》特辟专栏——《广外五十 守正笃实》陆续刊发我校建校50周年系列大型专题报道,系列报道之三——《广外打造“国际范”新型智库》已于30日在《羊城晚报》A29版推出,敬请关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校50周年系列报道
广外五十 守正笃实
广外打造“国际范”新型智库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中央与省委省政府批示

广外打造“国际范”新型智库
羊城晚报(记者李静 通讯员胡文涛 沈冬苗 刘红艳)近年来,随着智库建设逐渐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功能的高校便成为智库建设的重要场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打造的国际化新型智库,不仅汇聚了国内外优质人才资源,更日益成为政府决策的智慧“外脑”,仅成立6年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就向国家部委和广东省呈报一批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其中多篇获得中央与省委省政府批示。
“到2025年左右,广外要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引领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广外如此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广外打造国际化智库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广外智库又有何特别之处?智库如何为广东创新发展“献言献策”?

广外智库
引非凡之人做非常之事
高校新型智库要成为政府决策的“外脑”、“麦克风”以及“旋转门”
2009年11月13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广外成立了专注于国际化问题研究的新型智库——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据了解,该智库秉承“国际视野、服务决策”的理念,旨在“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并致力于国际战略的理论、实践与政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支持。成立之初,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发起者——广外党委书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曾表示,要把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打造成为研究国际战略的一流智库。
那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打造一流智库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对此,隋广军表示:“广外新型智库不是一般的大学研究机构,它的目标是瞄准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解决决策支撑的问题。”加之,广外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其得天独厚的多语种、多学科优势使其能快速汇聚国内外高层次智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为广东所用。研究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教授也坦言,广外虽然不是实力最强的高校,但善于在国家战略需求的环境中抓住机会、把握方向、发挥优势。
“智库要发展,关键靠人才,但现在很多高校智库都面临高端人才缺乏问题。广东战略研究院目前共有研究人员72人,且还在通过协同创新机制以及灵活的人才引进制度集聚着更多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教授表示,相较于其他高校智库,广东战略研究院在人才引进上更加灵活,也更加国际化。“除邀请‘云山讲座’系列教授参与智库课题研究外,研究院还聘请了很多外籍人士以及在国外定居的国际问题专家。这些专家被聘请后,既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甚至一年来一次学校都可以。”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不仅得到张宇燕、汪寿阳、李新春等学术大家的支持,还广邀陈健、傅高义、STEPHENNICHOLAS等国内外学政大家“坐镇”,形成了广泛的资源汇集渠道。同时,研究院还成为外交部干部培训基地、省组织部干部国际化培训基地、广外—广晟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形成了政产学研的旋转门。在海外建立一些研究分支机构,承办了各类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与省外办联合举办了5届“中国(广东)—东盟战略合作论坛”等,形成了国际智库对话的机制与平台。
“高校新型智库要成为政府决策的‘外脑’、‘麦克风’以及‘旋转门’,要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的、系统的、独立的依据或建议,同时智库要加强与中央、地方各级部门的互动。”隋广军说,广外新型智库致力于瞄准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努力打造“两库两平台”,即建设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库、国际战略研究信息资料库、国际战略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国际战略研究人才交流与培育平台。
研究院探索与国家部委建立了干部“旋转门”机制,目前已成功建立了外交部干部培训基地,即:外交部每年选派两名参赞以上干部进入研究院做访问研究员,研究院每年选派研究员赴外交部一线工作。
立足广东需要紧扣国家战略
已完成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其中《对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看法和建议》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批示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成果
拥有核心研究团队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到底如何服务广东的创新发展?该智库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2009年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成立,使广东成为除京、沪以外国内率先拥有国际战略研究智囊的省份。隋广军强调,研究院就是要汇聚国内外的高层次智慧,在世界范围内组建智库,为广东所用,广东一旦遇到什么国际问题,研究院就要马上找到对应的专家,及时破解难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业界认可,主要原因在于:智库不仅紧扣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关切和现实需求,还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出了快速反应,并从国际视野上提出了相应对策。此外,智库善于找到自己的优势,聚焦研究方向,并勇于坚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据了解,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研究院对于此类重大战略问题也有独特的敏感性。金融危机刚开始,研究院便作出预判,当年广东外经贸将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而此前已连续14年高速增长;2011年,在看到中国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体后,研究院的智囊成员就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为重点研究课题,成功获得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为此后全国多个参与全球治理或全球经济治理有关研究机构的先行者。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研究院又申请了新形势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该课题不仅得到外交部的高度肯定,还被相关部门采纳,并获得2012年度外交部“重大外交政策研究课题”优秀课题组年度课题奖。2014年年初,隋广军带队对东南亚国家智库进行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这也是外交部首次联合智库与研究机构所开展的专题国际调研。
据统计,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以来,共承担开展各类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4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完成各类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其中获得各类批示80多份,被政治局委员批示10余份,其中《对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看法和建议》更是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批示。
大胆“走出去”
与国际同行“共舞”
成立国际智库联盟,定期展开国际智库论坛
隋广军在年初接受采访时就强调,新型智库要“走出去”。如今,广外新型智库不仅“引进”高端人才,更推行“走出去”战略,并尝试与国外其他智库进行交流与合作。据悉,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设立了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等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各中心依托广外多语种、多学科优势,加强对重点区域国别的市场研究。

隋广军等人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研究院
今年4月,广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被认定为广东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广外牵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云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目前,中心正在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协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计划明年年初出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报告》。
谈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课题,隋广军希望,该课题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过去一年来,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得到国际上50多个国家的响应。广东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在产业和经济合作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找到切入点。“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路,但绝不是一条简单的、有形的道路,它是新型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网络。”隋广军认为,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决策者、企业家和学者在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和认识上,对广东自身的定位,还应该把握得更全面、更深入。
“现在,我们通过海丝协同创新中心正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智库进行交流和合作,成立国际智库联盟,定期展开国际智库论坛,并与国外智库专家联合开展海外调研,希冀抓住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与现实重大问题。”李青如是说。9月15日-20日,受外交部委托,隋广军率团访问了华盛顿和洛杉矶,就中美智库合作、中美关系走势等问题展开了为期6天的专项调研,与美国部分高端智库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进行深度交流。到目前为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海外建立了亚太研究中心、中智研究中心以及粤商研究中心美国分部。
记者了解到,除组建强大的智囊机构外,日前,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还建立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数据库,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东企业“走出去”特色数据库。据悉,通过对广东“走出去”企业的长线跟踪,并进行数据的科学分析,研究院就可揭示广东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经验。而对于这些年广东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隋广军就曾向政府“献策”,建议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基金或“海上丝绸之路地方银行”,支持地方产业、企业机构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未来,广外智库要如何发展?在瞄准广东地理位置以及广外多学科优势后,未来,广东战略研究院将认真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研究院将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重大问题为牵引,聚焦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周边战略以及全球价值链三大研究领域。一直在进行中国周边战略研究的周方银坦言:“任何高校智库都有其短板和优势,广外智库要想独树一帜,就必须坚守好自己的方向,然后整合资源、深耕细作,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