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招生网!

首页 > 招生专业 > 专业介绍 > 正文

招生专业

专业简介|越南语专业

发布于:2025.03.13

专业信息表

专业名称

越南语

建立时间

1965年

所在学院

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

所属学科门类

外国语言文学

是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

专业实力如何?

专业具有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优质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获博士学位者5名,占教师总数的62.5%;现有师资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生师比达到5:1。专任教师曾先后担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等职。师资队伍中还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获得者75%的教师拥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目前越南语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口译等多个方向,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及学缘结构都处于较合理且稳定的水平,为专业长期稳定良性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项、省级4项、校级5项;连续多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一、二、三等奖多名。在2023年12月举行的云山杯多语种国际远程口译大赛中,本专业学生分获交传组冠军、同传组亚军。在2024年中国软科排名中,越南语专业评级为A,列全国第4。

 

 

这个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1. 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强外语、厚中文、宽视野”的人才培养特色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具体是指培养具有扎实的越南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拥有扎实的中文基础和广阔的视野,了解对象国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概况,并具有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2.本专业毕业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均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2培养目标2: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越南语语言基础及更强、更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培养目标3:在具备扎实的英语+越南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国际语言学、文学、政治、历史、文化等相关学科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培养目标4:兼具家国情怀、坚定的政治立场及国际化视野和卓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网络时代的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有一定的敏感度和认识度,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并能将其运用于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中。

5培养目标5:结合新文科建设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的区域国别研究能力,掌握区域国别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及锐意进取精神,拥有较高的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及决策能力。

 

这个专业学什么?怎么学?

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涵盖符合教育部对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的国家标准要求,核心课程包括越南语语音、越南语会话、基础越南语、越南语视听、越南语阅读、越南概况、高级越南语、越南语笔译、越南语口译、越南语写作、越南文学作品选读、区域国别学导论等。

1.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通识类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1指标点1: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中国国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具备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意识和准备。

1-2指标点2:熟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较高的人文素养。

2.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用于调研、研究分析,并初步具备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的能力。

2-1 指标点1: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能力。

2-2 指标点2: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和整理数据。

3.沟通与交流:

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就专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能力。

3-1 指标点1:能够使用书面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交流。

3-2 指标点2:能够使用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交流。

3-3 指标点3:熟悉不同国家,尤其是对象国的国情差异,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要领和规范,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4. 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要求学生谙熟国情,厚植人文,拥有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和越南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其专业能力,能够胜任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工作。

4-1 指标点1: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和越南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

4-2 指标点2:谙熟国情,厚植人文,拥有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4-3 指标点3: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

4-4 指标点4:了解政府部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并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

5. 国别区域研究能力:

5-1 指标点1:掌握区域国别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具备一定的区域国别研究能力。

5-2 指标点2:具备一定的求实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锐意进取精神。

5-3 指标点3: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个专业有何广外特色?

越南语专业践行“双高、两强”和“双外语、国际化”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特色目标,践行“精通语言、厚植人文、谙熟国情”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近年来先后5次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占比加大,人才培养充分响应了国家发展需求。实行“越南语+英语”双外语教学模式和“3.5+0.5”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组织全部学生于大三上学期成建制赴越南留学。  

目前本专业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社会与人文科学大学、河内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书,双方在学生交换、学者互派、课题合作等方面已取得较多丰硕成果。自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以来,双边校领导多次互访。学生国际化教育率100%。每年聘请高层次外教,实现教学与科研资源互补。今后将进一步在翻译教学与研究、共同举办专业竞赛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  

此外,本专业通过课程设置、语言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重点培养学生对中越两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关系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促进两国“民心相通”的本领。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鼓励有资质的学生参加本专业本、硕连读或跨专业报读研究生,提升毕业生长远发展潜力。

同时,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探索建立校内外实习合作机制等,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实习实践提供有效保障。目前本专业已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蓝月亮集团、南沙水鸟世界、广东中山灯都时代广场灯饰有限公司、中山市公安局、广州泰领翻译有限公司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学生得以在高端外事活动、中小企业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展会中从事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

多年来本专业学生读研积极性持续提高、研究视野不断得到开拓,再选择本专业继续深造、进一步提升越南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报读研究生,先后在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从事国际传媒、国际法等方向的研究,将语言能力与科研实力充分结合;不少学生更充分发挥自身“越南语+英语”双语优势,先后赴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从事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越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科研成果。

 

 

专业就业升学前景如何?

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枢纽城市,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越南,越南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及人文交流也日益密切,相关方面人才需求持续走高。这就为本专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先天的地理优势,为“五外联动”提供人才支持,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输送后备力量。基于这一区域发展战略,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服务于中越两国政治经贸往来及人文交流的中越经贸人才、涉外法治人才、汉-越高级翻译人才、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对外传播人才等高端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越南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稳定。毕业生走向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单位涵盖外交部、中联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外事办、广州市外事办、华为集团、腾讯集团、百度公司、VIVO公司等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专业创办40多年来,已为外交部输送优秀人才9名,并有多人活跃在中越外交事业的一线舞台上,逾400名优秀毕业生分别从事外事、教学、科研、经贸、文化等相关工作,实现了“人才素质高、就业层次高”的“双高”就业目标,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联系电话(工作日接听):(020)36204310、36209514、36209524

邮政编码:510420

微信公众号:广外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