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招生网!

首页 > 招生专业 > 专业介绍 > 正文

招生专业

专业简介|翻译专业

发布于:2025.04.03

专业信息表

专业名称

翻译

建立时间

2005

所在学院

高级翻译学院

所属学科门类

外国语言文学

是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实力如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单位,是亚太地区高素质、国际化、融通型翻译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大学)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文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列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学校名录(AIIC Schools Directory),是教育部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处所在单位,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首创单位。2005年开展翻译实务本科双学位“4+1”教育,成立翻译学研究中心;2006年开始试办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自主设置翻译学硕士、博士二级学科,首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秘书处设在广外;2010年教育部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成立,秘书处设在广外;2013年翻译学学科获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2014年牵头制订“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5年牵头制订国家“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22年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翻译学研究中心依托学院建设,同声传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转入学院统筹管理。2024年获评全国首批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授权点。拥有一支既具备口笔译实践经验又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有院内外翻译学、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20人,专任教师中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设有口译、笔译、翻译技术等3个系,以及MTI教育中心、高级译员研修部(国际语言服务中心)、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019年组建翻译理论创新、文学翻译与跨文化、口译教育、翻译技术教育、翻译与国际传播、医学语言服务等6个研究中心和翻译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教学、科研、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教师发展“五位一体”的学科与团队发展平台。学院还聘有多名中外资深的翻译专家担任首席专家、客座教授或特聘导师。

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3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秉承“译无止境,臻于至善”院训,翻译专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能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具有坚实的双语(多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多方面的口、笔译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翻译应用型人才及受过规范的翻译理论训练的翻译研究型人才。培养6类人才:(1)翻译学博士(PhD);(2)翻译专业博士(DTI);(3)翻译学硕士(MA)(设翻译理论研究、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口译研究、文学翻译研究、翻译教育研究等5个方向);(4)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设国际会议传译、应用口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翻译与国际传播、翻译与人工智能等6个方向);(5)翻译专业本科(BTI)(设国际组织创新班);(6)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翻译专业本科(翻译+计算机)教育项目。

这个专业学什么?怎么学?

翻译专业培养体系,致力于培育高素质、跨学科、应用型的翻译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专业课程设置覆盖了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等多个层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同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等语言服务行业前沿技术,并深入探讨翻译理论与实践。核心课程包括思辨英语、现代汉语、翻译概论、基础笔译、应用翻译、文学翻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中国文化概要、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人工智能辅助翻译。在专业融合方面,学院强化外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翻译(国际组织创新班)、翻译(合作办学)项目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育才模式,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学方法上,学院采用了研讨式教学,通过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国际会议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利用全真会场和设备模拟真实口译场景,而项目翻译方式授课则通过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加强学生的翻译技能训练。学院特别强调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有大量的笔译实践或口译实践,并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结合学校教师与资深译员共同指导的制度,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全球性挑战、具备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翻译人才。

翻译专业获批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融合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加强战略规划,创新育人模式。从理念创新、氛围营造、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更多能立足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广外智慧的优秀翻译人才。

翻译国际组织创新班 以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以及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等单位为跨学科教学共同体,协作培养翻译与经济学辅修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颁发文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翻译(合作办学)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翻译+计算机文理双学位项目,以语言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培养适应全球数字化转型需要的高素质、跨学科、融通型语言应用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颁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本科毕业证、文学学士学位证以及澳门理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证。

这个专业有何广外特色?

翻译专业设立“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全国翻译技术研究与教育高峰论坛”“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等学术高水平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术前沿会议;设有广东对外传播翻译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读懂中国》等大型国际活动提供翻译服务,推进产教深度协作与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首创“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举办“广外高翻杯”系列赛事,包括英语演讲赛、全英辩论赛、口译大赛、笔译大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竞争能力。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与近20所境外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等,为学生提供学位教育合作和专业实习机会。学院还与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合作实施高端传译人才培养项目,采用“2+1+1”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在国际组织实习。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以高级翻译学院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等单位构成跨学科教学共同体,设置翻译(国际组织创新班),培养翻译与经济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学生主修翻译专业,辅修经济学专业,掌握国际经济、金融、管理和全球治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胜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翻译、经济金融和管理咨询等工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的翻译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是一项旨在培养高素质、跨学科、融通型语言应用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合作。该项目采用“3+1”“文理双学位”模式,学生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三年,随后在澳门理工大学学习一年。项目特别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技术素养和媒体素养,以及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集成、生产和管理高品质语言数据,并设计和运营数字化国际语言服务项目,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在政务、教育、财经、医药、科技等领域的全媒体、立体化传播需求。

专业就业升学前景如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专业就业升学前景十分广阔,这主要得益于学院主动对接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学院作为“联合国大学外延计划”中文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以及列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学校名录(AIIC School Directory)的机构,其专业定位和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高位。

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包括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等高端就业岗位。此外,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高,约占40%,他们多进入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学院教育质量的高度认可,也显示了翻译专业毕业生在国内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服务产业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毕业生因其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而备受青睐。随着大湾区语言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级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综合来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显著优势,无论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升学,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联系电话(工作日接听):(020)36204310、36209514、36209524

邮政编码:510420

微信公众号:广外招办